首页 资讯 正文

「乡愁印迹·村史村事」洞口村:黔中腹地的古韵新章与振兴之路

体育正文 153 0

「乡愁印迹·村史村事」洞口村:黔中腹地的古韵新章与振兴之路

「乡愁印迹·村史村事」洞口村:黔中腹地的古韵新章与振兴之路

凯佐三组街头(jiētóu),一棵千年银杏树巍峨挺立,诉说着跨越时空的传奇(chuánqí)。相传明朝初年,建文帝削发西南,后于白云山罗永庙为僧,局势平定后被召回京城,临行(línxíng)前白云寺落成庆典(qìngdiǎn),赠树予凯佐堡长老和尚(héshàng)。古树扎根涌泉寺内,历经风雨千年,见证了朝代更迭与村寨兴衰。如今,它依然枝繁叶茂,成为洞口村历史的活化石。 黄家寨水库如明镜镶嵌在村落间,总库容167万立方米,滋养着10个村民组的(de)(de)2362人,保障(bǎozhàng)着365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。清澈的水面下,藏着村民世代守护水源的智慧——专人管理、水质监测、流量调控(tiáokòng),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对生命之源的敬畏。 洞口村的发展,是一部产业转型升级的奋斗史(fèndòushǐ)。4600亩耕地中,3600亩水田实现(shíxiàn)“稻油轮作”。春种油菜,金黄花海铺满田野;秋收稻谷(dàogǔ),千重(qiānzhòng)稻浪涌动希望。2023年,制种油菜首次试种成功,每亩为农户增收800余元,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7万元,奏响了(le)产业振兴的新乐章。 广顺镇轻工业园区的(de)建立,为这片土地注入强劲发展动力。从2015年(nián)(nián)轻工产业园(chǎnyèyuán)破土动工,到2019年与威远、鼠场园区合并,如今72家企业扎根于此,35家规模以上企业拔节生长(shēngzhǎng)。新型建材、装备制造、特色食品等产业蓬勃发展,爱民米业、顺粮米业等龙头企业,通过“村企共建”“农户+合作社+企业”模式,让村民既(jì)是田间的耕作者,又成为产业的股东,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新路径。 布依族同胞世代聚居于此,用山歌(shāngē)编织生活的(de)经纬。田间地头,山歌传递种植经验;邻里之间,山歌倾诉家长里短。更令人赞叹的是,村民将党的政策、乡风文明融入山歌,让古老的文化(wénhuà)形式成为基层治理的“好帮手”。每逢农历(nónglì)四月初八,花米饭飘香,山歌悠扬(yōuyáng),热情好客的村民以歌迎客、以歌留客、以歌送客,演绎着独特的民族风情。“六月六”祭盘古的传统,则(zé)承载着对先祖的追思和对丰收的祈愿。 “三八节”,妇女们在(zài)文化广场上翩翩起舞,展现巾帼风采;春节篮球赛热火朝天,赛出(sàichū)健康与活力。崇德向善、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,在一个个活动中悄然浸润着每个(měigè)角落。 洞口(dòngkǒu)村先后荣获“贵州省‘抗凝冻、保民生’工作集体一等功”“黔南州脱贫攻坚先进集体(xiānjìnjítǐ)”等荣誉,成为环境美、生活美、乡风美的社会主义新(xīn)农村典范。 从千年古树到现代园区,从传统农耕到产业振兴,从古老山歌到文明新风,洞口村在传承与创新中(zhōng)不断前行,书写着(zhe)属于(shǔyú)新时代的壮丽篇章。
「乡愁印迹·村史村事」洞口村:黔中腹地的古韵新章与振兴之路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